Skip to main content

对于同理心,每个人都有不用的解读。一些人认为它意味着“walking in others’ shoes”, 或者“感受别人的感受”。IDEO曾在Human-Centred Design Toolkit it一书中将它解释为“深入了解你的目标设计对象的困难和境遇”。

很多设计师并不是很有同理心

但是我并不认为当下很多设计师真正理解它真正的意味,并不能在设计时真正做到“wallking in others shoes”.但是庆幸的是,很多设计师的确能去了解用户的需求,感知对用户的想法,虽然这种认知不是完全的。

然而,我觉得有时候这并不是一件坏事。

对于设计师来说,同理心并不是什么高自标誉的美德

即使很多设计师都在努力的去培养,践行设计同理心,但我仍认为同理心并不是像他们说的那样,是一件值得称赞而又特别的美德。试想你是一位医生并且拥有很强的同理心。那么,这种同理心绝对会妨碍你做出诊治方案。如果你也能去体会病人的痛苦,这种痛苦会干扰你提出解决对策。这就是为什么当下很多医生会刻意地建立情感屏障,麻痹自己对于病患痛苦的认知。因为只有这样他们才能做出客观的判断。

这并不意味着一位医生不能去关爱自己的病人。的确,这种关爱是必须的。我想表达的意思是,那些对于用户的同理心有时候并不是那么有效且好用。我也不认为对于设计师来说,同理心是一项独有的技能。难道不是吗?难道只有设计师才是同理心的垄断者吗?答案必然是否定的。

在很多领域不乏一些志大才疏的人。很多人的确有很强的同理心,谈及一些实用的技巧,却一无所能。要知道很多伟大的设计师也只是以出众的设计能力和天赋改变了世界,而实际上并没有给予他人足够的关心。因此在我看来,有时候,我们实在不需要把同理心推向如此高的神坛。

相比较用户,设计师们应该给予其他利益相关者更多的关心

当我提到这最后一点,相信很多已经进入企业工作的设计师都有会有相同的看法。

经常,我们错放了我们的同理心。

我们特别重视用户以及用户的需要,甚至超过了去了解身边同事的需要。事实上,这是一种目光短浅的表现。在工作中,我们总是需要和同事配合工作。如果我们连他们的需求都搞不明白,我们又如何让他们加入自己的工作阵营?又如何使他们信服?又如何使他们帮助协助我们进行设计呢?

那些与我们一同工作的人就是我们的同盟军,有时候他们可能会反对我们的一些想法,但是归根结底他们还是与我们站在同一立场上的。不幸的是,如今有太多的设计师和一些UX工作者只是一味地要求同事的同情。甚至他们根本不顾这些利益相关者的工作,需求和想法。这样的做法很难使他们真正的配合工作来达成真正的设计目的。


来自Insitum的Luis Arnal

选择性的同情

在这里我想和你们分享来自Insitum的设计总监Luis Aranl,2017年在巴西举行的南美互动会议上讲述的一个故事。那天Luis在工作室中工作到很晚,然后决定走出门散散心。

当他下楼的时候,他听见几个同样熬夜到很晚来自其他公司的设计师在说话。当Luis向他们问到为什么周五晚上还要在工作室呆着而不去好好享受放松一下。设计师们向她讲述这周前见到的一位用户的故事,以及这位用户的很多难处。

他们告诉Luis:“我们必须尽一切努力帮助这个用户。”

在他们身上,Luis看到了人们对于所谓同理心的一些传统的认知。很多人能真真切切的能感受到用户的痛苦和处境,但是提供不了适合的解决方案。因而,这种同理心也只不过是一种单纯的同情而已。

然而,他们确实有着同理心。除了纯粹的同情之外,这种同理心迫使他们采取行动,煽动他们解决问题,促使他们为用户投资。事实上,有时候我们不必要对谁都保持着一种同情。但是当一但建立了这种同理心,并且产生了诸多相应的灵感的的时候,你可以马上采取行动,去运用它做出一些不错的设计。

翻译:Cecilia|马克笔设计留学
原文地址:https://medium.com/shapingdesign/the-dilemma-of-designers-empathy-delusions-a61f0663deaf
如果你对于设计专业留学作品集和院校准备方面有任何问题或者疑问,也可以随时与马克君沟通(微信:13718574833)也可以随时关注我们的公众号(搜索:马克笔设计留学)这里有最专业的免费教程和素材,希望能帮助更多设计专业的同学完成他们的名校留学梦。

0 0 vote
Article Rating
订阅
提醒
guest
0 评论
Inline Feedbacks
View all commen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