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kip to main content

一直以来我们都是专注在设计专业留学申请作品集的相关教程,近期有很多同学都要毕业开始找工作,工作面试成了自己必须面对的一道关卡,因此很多小伙伴都来问我到底该如何准备工作的作品集。今天这篇文章我会大概介绍一下到底该如何在面试阶段去陈述你的作品,介绍你的设计理念,当然了如果你是留学面试,这篇文章也会对你有一定的帮助。

1.准备工作

在确定参加面试后你可以向面试的HR和面试官提前发送一封邮件和一份精心设计的简历,简历要进行简单的排版设计(毕竟你是设计专业嘛),它需要展示出你是谁、你去过哪里、你做过什么,将这些重要的信息以一种有组织有结构的方式呈现。然后打电话进行面试预约,在面试前一天再打一次电话确认你的面试安排,询问你需要去找谁,准备哪些材料,以及在什么时候见。

仔细研究一下公司的工作内容。在你期待他们对你的工作感兴趣之前,了解一些关于工作室的事情和他们做过的工作是很有帮助的。

2.什么是作品集

一份便携的设计教育经历证明和一份展示你设计能力和设计经理的作品集文集,这些是你展示自己作为设计师非常重要的材料。它要展示出你的设计思考过程、设计天赋、思维以及视觉传达问题的解决方案。作品集的物理形式完全取决于你自己,但是它不应过于昂贵或复杂,也不应该做的太复杂、容量太大,贵在精不再良多,毕竟面试官的时间也是有限的。作品集应该是一个交流工具,而不是以自我为中心的个性展示,作品集要能清晰的告诉面试官你的设计能力和设计态度,切忌在面试设计岗位时变现的自己像个主观表达的艺术家,而不是一个理性思考的设计师。

你是一个设计师,不是一名艺术家!

3.设计

作品集本身就是一个设计问题。它包含了各种各样给定的视觉或语言材料,就像所有的出版物一样,你放置在某个元素旁边的东西要么是为了展示单独的作品,要么是为了吸引人们的注意。有趣的排版和页面、颜色、形式和主题、戏剧性的大小变化、幽默感、令人惊喜的元素、细节和整体、顺序和节奏,这些都是吸引眼球的工具。从最好的意义上将,它应该像是一个展览,并且我还没有说到每个作品本身。

4.结构

一个结构良好的作品集应该包括一个开始,一个中间和一个结束。它应该是一本精心设计的书,在最好的光线下呈现你的作品。如果你是打印的实体作品集,那么这本作品集应当整洁并且可拆卸。作品不一定要按时间顺序排列,记住不要把早期的幼稚可笑的学校作业放在最后,这样并不会加分。别忘了,最后一张会比第一张留下更深的印象。

5.草图

很多人问我设计草图或者手绘图在作品集中需不需要去展示,我的回答是如果你仅仅是进行的临摹,没有任何自己的创意和想法融入其中,那么这样的绘画草图不要放入作品集。如果你的草图是你某个项目的创意过程和思考过程,那么将你的草图单独进行展示,草图过程是最重要和最具说服力的部分之一,它是你需要进行呈现的一部分。

6.标签

用非常简短的描述给你的作品贴上标签是很有用的,以防万一你需要直接投递作品集,而没有机会亲自讲述它。请记住,首次评审时你的作品集只会给面试官留下一个关于你和你的工作的第一印象。如果我对它感兴趣,你才会接到面试通知,然后你和你的工作将会被更详细地审查。

要体谅面试官不会去详细的读你的书、论文、诗歌或者研究。面试官只需要从作品集中得到一个整体的印象,并通常能够从看到的东西来判断你的个人情况。如果它没有很好的视觉表现,那么你可能选择了一个错误的职业。

7.电子版和网站

数字化作品集也应该像常规的作品集一样进行设计,并具有与上述相同的属性。它应该很容易被打开、浏览和查看。要让你的作品集更容易被看到,而不是说留一个需要翻墙的作品集网站(比如issuu),不是说留一个百度盘链接(还需要面试官下载查看),你留的作品集要让面试容易打开查看。不要认为比起一封信或电话,面试官会更关注你的电子邮件,忽略或删除电子邮件要比将它打印出来并且留下容易得多。

8.亲自陈述

如果可能的话,面试官更喜欢亲自见到你们自己陈述作品集,因为打动面试官的不是你的作品,他感兴趣的是你个人。面试官想听你介绍你的作品,你的智慧、热情、能量和激情对面试官来说比你的整个作品集更加重要。并且,面试官认为老师和同学总会在你的作品工作中有一定的参与和影响,因此不要担心展现团队作品,团队合作也是设计师的一个很重要的能力。

在面试时要穿着得体,大声地讲述你的作品,不要只是坐在那里等待提问或评价,要有自我批判的能力,尽可能以一种客观的角度去分析你的作品是最有用的方式。告诉面试官你认为什么哪里是好的,哪里还不够好,我想要知道你是否知道这两者的区别。最重要的是,面试官想要看到和听到你充满热情地喜爱并投身于这个行业。

这篇文章是我们带来的一篇番外,在今后我们也会继续推出一些有关工作作品集的教程,希望能够对你的设计师生涯能够有一些帮助哦,欢迎持续关注我们的微信公众号和官网,一起进步,共同成长哦~

0 0 vote
Article Rating
订阅
提醒
guest
0 评论
Inline Feedbacks
View all commen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