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kip to main content

这是一篇从2029年穿越回来的文章。

对于一个生于80年代末的人来说,电脑的普及大约在我们小学到初中的时候。那时候进入计算机房还得套着鞋套,几十个小伙伴在学校机房一起注册邮箱的时候还得抢着一根163拨号的细水管。印象中接触电脑之初最强行接受的概念有两个,一个是“桌面”,而另一个当属“文件”。

文件 ?

图片出处:https://win95.ajf.me/

记得当时用的最早的工具就是画图,但每次画完并不知道如何进行“保存”,因为脑中没有所谓“保存”和“文件”的概念。

当我最初顿悟“啊后缀名原来是这样的东西”的时候,我经常以身作则讲解给身边的小伙伴。然而,随着这几年工作的不断推进,随着自己的工作流生活流的不断打磨,慢慢的,我发现了一个趋势,即:“文件” 的概念慢慢淡化了。虽然,在诸如设计流程和专业领域,“文件” 的概念短期内应该还会维持并继续。

也许未来的我们,10后或20后,已经不理解“文件”是什么了,甚至开始帮助我们这些老朽们理解一个没有“文件”的计算机世界。

Google Photo

图片出处,马克笔设计留学窗景,Google Photo 截图。

熟悉我的小伙伴都知道,我的所有图片已经全部扔进了 Google Photo 中,并且享受科技带来的便捷。在 Google Photo 网页端的图片调节功能中,只要我完成了一张图片的调节,已经没有“保存”或者“另存为”这样的概念了,取而代之的是“Done”, 即:“完成”。那么,完成后的“文件”去哪了呢?那不是作为用户所需要知道的,用户只需要通过人类的语言进行搜索,就可以再次看到这张图片,这就是全部。

虽然我在百度云盘也留有一个备份,但百度云的备份中还需要我,作为产品的用户,手动进行依靠“文件夹”和“文件”的管理方式。

Google Docs

图片出处:Google Docs 截图

在现在的互联网语境下,Google Docs 已经是一个年迈的产品了,然而不得不承认在那个啥的环境下,Google Docs 或者 G-Suite 产品仍然是轻度文字协作的利器。截图中,这个在线版 office 的操作逻辑之一就是所谓的“All changes saved to Drive”, 即 “所有的文件已存至Drive”.


图片出处:Google Drive 截图。

当我们从 Google Drive 看到它时,它并非一个“文件”,而是一个“内容”,点开即可再次编辑。

石墨文档

图片出处:石墨文档截图

石墨文档应该是我平时写稿最多用到的一个工具了,包括现在正在敲打的这边文章也是在石墨文档里。它基本的操作逻辑基本上就是一个祖国版的 Google Docs, 但是由于大家都知道的原因团队协作还是通过祖国版更加便捷。

一方面石墨文档这里的“自动保存成功”如同 Google Docs 一样让我们忘记“文件”,而每当我的文章写完后,我会通过直接分享链接的形式发送给我们的新媒体小姐姐,从我书写、分享发送,到小姐姐把文章推进微信、知乎等各个平台,已经没有“文件”的概念了。

前台与后台

在服务设计的概念中,存在“前台”与“后台”的概念,前台一般指的是诸如“触点”这样用户可以直接接触和使用的媒介,而后台一般是指那些用户看不到但却默默支撑着前台顺利运转的参与者或系统。

以上几个例子所描述的逻辑变迁,我的理解是随着技术和设计的进步,产品经理们开始注意到作为用户没必要再意识到 .docx 或是 .jpg 分别意味着什么,亦或是诸如人类熟知的基于“文件夹”和“文件”的内容组织比起人工智能的存储和分析来说,基本上等于弱智效率或水平,于是大量原本需要用户自身完成的操作被一点点赶到了服务的后台,用户不再需要知道什么是文件、文件夹、文件管理系统甚至备份与保存。


Pixel 3a 手机的官方宣传,图片出处:https://store.google.com/us/product/pixel_3a?hl=en-US

2019年下半年都来了,Google Pixel 3a 设备依旧单摄像头,但是凭借强力的算法,其拍照实力依旧非常强力,甚至广告中吊打的对象是那个贵出它不少的 iPhone X.

抛开到底摄影的境界是真实还是出图不谈,但就是这样用户一按快门,算法迅速介入,Google Photo 存储与归档的使用流程,用户所需要知道的仅仅是按了快门,而后续一套强大的“后台”介入的过程,就是我想说的服务。用户所需要记住的,也仅仅是我什么时候拍过什么照片而已。

计算机世界的“文件”,在我看来,仅仅是最早期对于物理世界的模拟,然而,是时候慢慢脱离这种模拟了,毕竟,你们差不多都不认识 “保存” icon 所用的那个软盘是个什么东西了吧。

毕竟,引用一个烂俗的“墙上的洞”句式就是,当用户想发一个文件,ta 想发的其实是文件对应的信息。那何苦让 ta 学习“文件”的逻辑呢。

后话,这让我想起了那个命途多舛的 Chrome OS 啊.

那么,下次再见,拜拜~之前Natt老师在直播中有讲过如何运用上述的工具进行学习《[直播回放] 我是如何持续学习的,Natt 的学习工具与习惯》,科技正在进步,软件正在更新,而我们也要好好的去学习,充实自己。

文章作者:Natt
教学总监
拉夫堡大学硕士
辅导学生多次录取伦艺/罗德岛/帕森斯/爱丁堡/米理等名校

任何关于院校和作品集的问题
欢迎随时和马克君沟通
知无不言,言无不尽

0 0 vote
Article Rating
订阅
提醒
guest
0 评论
Inline Feedbacks
View all commen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