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kip to main content

每当我们和一些同学聊起他设计过程中的弱点的时候,我们经常会谈到一句话叫“你的前期逻辑没有建立”,而我们往往会得到学生的这样一句回应说,“老师我明白了,我这就去补调研”,那么前期等于调研吗?今天这篇文章我们来聊一聊前期。

首先我们来说一下什么叫做“前期部分”:


图片:https://en.wikipedia.org/wiki/Double_Diamond_(design_process_model)

如果按照双钻模型的定义的话,那么第一个钻的部分都可以被称为前期,即问题的洞察和需求的确认,而如果按照产品设计与开发书中的描述的话,在PDS被明确定义之前的部分都可以被称为前期。

简单来说“前期”就是从一个现状进入调研与分析得到设计方向的过程。这里我们简要分析一下我们眼中的”前期“。

1.调+研 而非 调研

第一点我想说的话题点叫做”调研“。

我知道在中文语境之下调查和研究往往会被合成一个词叫做调研,但是如果我们逻辑足够缜密的话,我们会发现这其中的破绽:调查是单纯的信息收集过程,套用双钻模型的话,它就像第一个阶段discover,它本质是一个客观信息(即 Fact)收集的过程,不带有主观分析;而研究是一个思路逐渐收缩的过程,套用双钻模型的话它是双钻模型的第二个阶段Define,它是一个对现有信息的分析和整理的过程,是一个对现状进行推理和加工的过程。

简单说,调查是获得事实,研究是推理结论。

所以在一个正确的过程中,调研的过程应该泾渭分明的呈现出:第1步信息收集,第2步阶段性的结论整理,第3步综合性的结论整理这样的完整过程。而最终整理出的内容就是我们的设计方向。

2.谁决定谁?

我们经常会看到另外一个论调是:老师我的设计已经有了,就是前期不够,那我能不能补一些前期?在这里我们旗帜鲜明的给出答案,坚决不可以。

如果一个设计是设计师拍脑袋完成的,在设计之初并没有考虑到目标用户和使用环境等因素,而在设计完成之后回过头寻找目标用户和使用环境的话,强行给他安插一个看似能够自我逻辑自洽的前期过程的这件事哪怕在我们眼中也能够一眼识破,更不谈看了一辈子设计学生的作品的学校教授了。

所以虽然这样很难,但是在我们的教学过程中,我们一直严格要求学生能够首先有设计的定义和方向,然后有解决问题的产出和优化过程。只有在正向逻辑成立的情况下,别人才能够捕捉到你的思维方法,所有逆向的过程,都会留有大量破绽。

对大学生朋友来说,当你已经习惯了由设计结果反向推导设计定位的话,那么你一定会觉得我这样的设计坚持显得矫情而别扭,但如果你已经习惯了控制自己不去反向做设计的话,那么你一定能够明白我在说什么,一定能够意识到正向思维的重要性。

3.调研技法?

另外我们经常会被问到一些问题就是:我做问卷可以吗?我做访谈可以吗?我做的Journey Map算不算前期?其实这是典型的把技法当作方法,你很难说这些问题的回答是什么,因为这些问题本身就是有问题的。

如果回到方法和思维层面:前期的目的是为了获得设计的方向,那么,只要这个行为能够帮助你获得设计的方向,那么它就是一个合理的前期工作。而精确到具体的技法层面,代尔夫特设计指南这本书给了我们众多的选择,大家可以当工具书一般通过这本书获得一些帮助。

精确到作品集层面,如果有人告诉你诸如:“第一步背景、第二步访谈、第三步问卷、第四步深入访谈,然后获得设计方向” 这个明确路径的话,那么很显然你被告知的并非方法或逻辑,而是赤裸裸的模板套路。

建立自己的思路,实现自己的逻辑自洽就好。

总结

所谓前期并非一个典型的设计步骤,也非一个固定的设计方法,它是一种从问题表面深入问题本质的行为过程,在这个过程中不要盲从任何的方法路径,也不要本末倒置落入大二学生容易犯的问题,能够自圆其说从调查的数据证明设计的方向才是这个阶段最主要的任务。

文章作者:Natt
教学总监
拉夫堡大学硕士
辅导学生多次录取伦艺/罗德岛/帕森斯/爱丁堡/米理等名校

任何关于院校和作品集的问题
欢迎随时和马克君沟通
知无不言,言无不尽

0 0 vote
Article Rating
订阅
提醒
guest
0 评论
Inline Feedbacks
View all commen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