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kip to main content

当我们在聊作品集的时候,往往会说“作品集当中有几个大项目,有几个小项目”。那么经过我们很长时间跟学生的沟通,我们发现大家对于大项目“大”的理解存在很大的偏差,那今天这篇文章马克笔设计留学的Natt老师就来聊一聊作品集大项目到底“大”在哪里。

首先最简单的理解的就是,大项目应该是作品集当中的前几个项目,是作品集当中篇幅最长的项目。然而要成为作品集当中的前几个项目,一定要具备一些特征,开门见山,大项目应该至少具备如下特征中的一个才可以:

完整的设计过程

所谓完整的设计过程,并不是说要像本科生交作业一样做出一个100页的PPT,劳动力感人但逻辑堪忧。完整的设计过程指的是,从项目的选题、问题的定义、设计的产出、方案的迭代到最后的设计表现要有一环扣一环的思维逻辑。

一个完整而清晰的思维逻辑是要能够构建出因果关系的,是要能够让读者看到从第一步到第二步、第三步、第四步是具备大致的因果关系的。整个版面所内容的呈现要像一个链条一样,一环扣一环,拎起其中一个部分就能拿起整个过程。好的逻辑感会给读者一种感受,就是你的设计产出是被迫做成这样的,而不是设计师主动希望做成这样的,设计师是受到了各种设计约束的限制,做成了现在的产出,每一步都是合理的。

作为反例就是本科生的课程作业,我们往往会看到一个100+页的PPT,然而其中70%都是在体现工作量的形式感而已,如此能够讨好老师显得我很辛苦,但是背后的逻辑并不那么清楚。

特别的设计思维

第一部分我们说大项目的特征之一是完整的设计逻辑,但并非所有的大项目都需要完整的设计逻辑,在我们针对一些院校做申请的时候,有可能会针对这些院校做一些针对性的项目,那么这些项目就需要体现一些特别的设计思维。

举个例子,比如我们知道皇家艺术学院和伦敦艺术大学这样的学校,整体风格是偏向于设计批评、设计批判、思辨思维和设计探索倾向的《皇艺产品设计专业中用的最多的设计思维——Design thinking》。如果作品集特别针对某一个学校,那么我们需要在大项目当中安排一个适合这个学校的思维方式的项目。这种项目有可能并没有完整的设计流程体现,仅仅是一个大致的设计框架体现,但放大和强调的是中间的某一个设计环节的核心思维方式。

这种思维的体现有可能是方法论(methodology)级别,也有可能是方法级别(method)或执行方法(approach)级别。

特别强调的设计专项

另外一个大项目的特征,是我们需要通过大项目来强调某种特别的设计专项能力。一般来说强调设计专项能力的作品不会是作品集的第一个大项目,它有可能存在第二或第三开始的作品位置,这种这专项能力可以包括设计方法和设计技法。

举个例子,比如针对格拉斯哥艺术大学的产品设计与工程(Product Design Engineering)专业,那么一般我们会强调产品设计以及产品设计的下游,如材料、工艺、加工、市场、成本甚至品牌和包装等。如果站在完整的设计流程上说这个设计的流程就过分冗长,而站在作品集的针对性目标的话,这里就是一个很好的专项体现。

再比如欧洲的院校比较强调设计的测试和迭代的过程,即 Prototyping 能力,那么如果在前两个项目对设计的迭代体现都有限的情况下,第三个大项目我们就可以安排一个设计的测试迭代专项的项目,或者把第三个大项目的设计流程做弱化而强化它测试和迭代的部分,以此来体现设计师在这方面的能力值。《RCA官方内部文件分享—产品设计专业prototype如何做

其他个人要素[慎用]

根据我们的经验,学校在录取学生的时候并不是以唯一的标准来看学生是否适合,学校也会考量录取学生的多样性,以及这些多样的学生在一起结组做项目的可能性。在早几年爱丁堡大学的作品要求上,甚至要求说明你能为学校带来什么。

那么诸如转专业、工作经验、特殊经历、兴趣爱好或特别的个人技能等等都可能成为一个项目的理由。控制好内容的组织和位置的安排的话,他也能够成为作品集中的一个大项目。

总结

作品集的大项目是为数不多的能够综合的体现设计师能力的项目,我们需要综合的考虑每个大项目作品集当中的使命和目标,以此安排大项目就能够用大项目综合的呈现设计师的个人形象,再用小项目查漏补缺补充设计师形象。

希望帮到你,我们下次再见。

文章作者:Natt
教学总监
拉夫堡大学硕士
辅导学生多次录取伦艺/罗德岛/帕森斯/爱丁堡/米理等名校

任何关于院校和作品集的问题
欢迎随时和马克君沟通
知无不言,言无不尽

0 0 vote
Article Rating
订阅
提醒
guest
0 评论
Inline Feedbacks
View all commen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