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kip to main content

思索开始于这样一个装置:


出处:https://www.gooood.cn/abrigo-by-fahr-021-3.htm

这是一个坐落在葡萄牙某不知名小镇的河边,有那么点苏州园林的“取景框”的感觉。然而,我并没有陷入对形式感的共鸣或中西方认识的重叠。有趣的地方在于,我开始反思几何感、形式感这件设计师基础的事情了。

本科大一,所有设计类学生一定会进入“构成”的学习,开始熟悉人类的视觉习惯,开始探讨视觉和形式感甚至美感的关系。那时候作为学生我们是不会反思和怀疑一件事情的,自然地,我们不会思考到底包豪斯是在帮助我们总结人类的视觉习惯还是建立我们的视觉习惯。所以,我们会自然而然去习得强烈的视觉/平缓的视觉等等,也自然而然把元素分成点线面,进而分成自然元素和人造元素(即 几何图形)。

渐渐地,同时也伴随着所谓“现代设计”或“性冷淡设计”大行其道,运用几何成为了一种天经地义。甚至,哪怕是 Zaha 或是 Zaha 门徒 马岩松的邪恶未来设计,也运用着丰富的几何。哪怕按照包豪斯构成法则那一套理论,几何也是人对于视觉元素的一种抽象,是一种简化的规则。

从我们小时候开始这样画房子,我们就已经把图形的认知建立在几何之上了。严谨的几何也正是一种“人造物”的宣誓。即使,自然界确实有诸如看月亮或太阳这样的圆存在,但以人为尺度的度量下,很难在自然中找到严谨的几何形。

那么,这里问题出现了:

几何是一种对认知的总结,它体现的人的审美情绪和经验
但后来者(如我们)在认识过程中,是先学习几何再去审视周遭的审美的

可以说,几何为审美提供的依托(即规则),但也可以说,这种审美的依托反而限制了想象力的边界,界定了固有的模式和路径。这就像,人类未来寻求自然中的美感而在美学上接纳了几何,但几何却反过来成为牢笼把我们的认知限定在其中。

就像这个框,优美自然景致之下的人造几何,与自然的对立中,彰显的是人类的狂妄还是认知的浅薄?如果是狂妄,我们就是在狂妄地通过人造物与自然产生对立;如果是浅薄,那意味着人类在如此自然景致面前的融入方式也只是如此简单的几何。

创立的规则有多伟大,规则对立面的限制就多罪恶。

聊这东西没有任何的实用价值,但是如果你能够get到我在说什么,也许你会和我一样,跳出自己固有的知识体系和认知习惯之外,开始反思和怀疑自己体系和习惯。

而越是这样,我们越会意识到其实人类认知的狭窄。这种单纯思维活动出不了几个回合,就会走到单纯思维活动的死胡同。

这篇絮叨小文,希望能够把你带出自己的体系与认知。

文章作者:Natt
教学总监
拉夫堡大学硕士
辅导学生多次录取伦艺/罗德岛/帕森斯/爱丁堡/米理等名校

任何关于院校和作品集的问题
欢迎随时和马克君沟通
知无不言,言无不尽

0 0 vote
Article Rating
订阅
提醒
guest
0 评论
Inline Feedbacks
View all commen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