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kip to main content

我们做的事情是设计教育,并且自我定位是介于本科和研究生之间的状态。那么,每当我们给学生做出评估的时候,我们都会默认学生接受过设计通识课和一定的设计项目积累,否则就需要额外加强。但慢慢的我发现,当我需要调动学生对构成的理解和储备的时候,一些学生会表现出一种全懵状态。仿佛自己学的构成课就只是为了做作业交作业而已,交了作业后,构成课对自己的影响就完全消失了。

那么,大学的构成课,到底在学什么?

道理

我们知道,只要是做设计,无论是产品、平面、视觉传达或者任何其他形式的设计,大都是有实实在在的能够被人看到摸到用到的形式的。那么,这就一定会调动人的视觉,也就是所谓“颜值即正义”或“卷面分非常重要”这样的感觉。

而构成,无论平面构成、色彩构成、立体构成,做的事情都是把视觉抽象成简单的元素进行经验上的推敲。简单说,构成课学的是一种视觉经验,是一种对于前人总结的经验的快速提取。

然而,幸运的是如果不考虑人的理性带来的视觉影响,人的视觉习惯大概只有两个极端:平缓和强烈。没有好坏、没有原因、没有倾向,平缓和强烈仅仅是人视觉倾向上的两种方向。

举个栗子:

不谈好恶,左边与右边在我们眼中的感受大致是:卧槽右边什么玩意每个人都这么扎眼?然后,咦左边这些人竟然这么整齐?

当然,如果站在构成角度解释的话,大致是这样:

于是,你似乎摸到了构成实际一点的作用。

例子

那么,我们进一步来看看构成在产品上的作用:

如果我们以两款性格迥异的车作为例子,重点放在前格栅部分。左侧奥迪A6L大八边形格栅+横向线条装饰,右侧雷克萨斯ES大量锐角元素和密集曲线装饰。作用在消费者心理上,分别是 稳 和 锐。

而如果,站在构成角度来解释的话,大致是这样:

防杠精:其实更为复杂,并且会有权重和程度等变量,这里只是提取重点说明

这里并没有好坏对比,各个产品都有它的目标用户与市场定位,带着绝对的好与坏思维进行产品衡量的设计师,要么是带入了自己的偏好作为判断标准,要么就是抛离设计语境把某些学术奉为经典了。

应用

如果我们把现有的一些品牌扔上这个轴,它大概是这样的:

那么,留一个思考题,为什么目前大量的品牌,都倾向于左侧的设计语言呢?

切换场景,如果你现在做的不再是设计案例分析,而是全新设计提案,那么在造型层面,你就需要对目标用户在美学上的认知程度有一个了解,那么,视觉化的呈现,可以大致是这样的:

防杠精:上图并不严谨,这里只是提取重点说明,实际上还应该考虑元素的大小权重等因素

进入功能层面之上,视觉可感知部分的设计,我们要做的都是在把握用户偏好的情况下,选择合适的构成倾向,利用合适的构成元素进行把握。而此时,你会发现,构成法则教给你的,才是最好把握最实用的设计坐标。

更具体的操作层面方式,如果大家感兴趣的话也许我会再来写个执行篇的文章。

总结,今天,我们聊了构成的两个方面,第一个是案例分析方面,学好构成能够帮你更好更专业地和人交chui流niu,而第二个方面则更加实用,学好构成能够从认识层面带给你对设计实用的指导性。

如果你现在大一大二,认真对待这门课;如果你现在大四或已经毕业,不妨再次复习复习构成,反思一下自己的执行吧。

文章作者:Natt
教学总监
拉夫堡大学硕士
辅导学生多次录取伦艺/罗德岛/帕森斯/爱丁堡/米理等名校

任何关于院校和作品集的问题
欢迎随时和马克君沟通
知无不言,言无不尽

0 0 vote
Article Rating
订阅
提醒
guest
0 评论
Inline Feedbacks
View all commen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