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kip to main content

时代变了,人变了,情感化的设计自然也变了

上大学时,我们都学过关于无印良品CD机的故事,都从这个项目中得到了什么叫无意识设计、情感化设计,甚至一定程度上这个CD代表了深泽直人和无印良品。

但当我们这样的中国土生土长80后90初的一代,真正使用这个CD的时候,梦都破碎了。无法体会到日本人如沐春风的那种共情,却只感受到课本中那努力灌输的好。

无论怎样,无印良品CD对于我们这一代的影响,确实实实在在的烙在了内心。无论是真实的感受到了,还是虚假的书中学到的。

本以为,这个案例就这样一点点躺在设计史、教科书和老师们的课件里了。但直到我看到这样的设计,“爷青回”的感觉又来了:


图片出处:https://about.ikea.com/newsroom/2021/06/15/ikea-introduces-new-symfonisk-picture-frame-wifi-speaker

再看几张图:


图片出处:https://techcrunch.com/2021/06/15/sonos-and-ikeas-latest-collaboration-is-a-picture-frame-speaker/

可挂可立,跟真实画框一个用法。


图片出处:https://techcrunch.com/2021/06/15/sonos-and-ikeas-latest-collaboration-is-a-picture-frame-speaker/

你以为它是一个装饰画,实际上它是一个音箱。

它叫SYMFONISK,是 IKEA 和 Sonos 联合开发的一款音箱,一下子想到深泽直人的CD,下方那一根赤裸裸的线材是重要的一个重合点。


图片出处:https://www.ikea.com/us/en/p/symfonisk-picture-frame-with-wi-fi-speaker-black-40487320/

简单来说,这就是一个壁挂画框一样的音箱,线材供电,音频无线连接。虽然自称“画框”音箱,但是你不能把自己的画嵌入其中,表面的“画”有特殊的材质,应该是对音频方面有设计的。

回到主题上,我们聊的是情感化设计话题。日本那一代人也许从小生活中都必不可少存在换气扇,自然对于与换气扇相同操作的动作,就如同脱口秀里的谐音梗一样,是穿越场景的钥匙,带着用户从声音穿越到了清新的空气。但我们中国孩子从小就开窗户,没有如沐春风的清新感也正常。10后们长大后能够共情的也许都是新风了 who knows.

可是,要说我们中国80后90后这一代人,从小可没少和贴在墙上的方形物打交道。比如从小拿遍各种奖状,房子漏水靠奖状糊墙的我家(手动狗头),墙壁上最不缺的就是方形物。由于年代久远图片无从考证就不晒图了。


另比如工作室中的一个简单的offer墙,阵列出的 offer 们确实能够表达出一定的气势。

图·工作室内的小伙伴进行创作的过程

甚至,我们做设计,都会把创作钉在软木板上,以进行过程的推敲和思考。

面对面凝视一个内容,是我们习以为常的操作。如果MUJI CD 的谐音梗谐了拉换气扇和听音乐的两个场景,SYMFONISK 连接的便是我们看一个内容和听音乐的两个场景,并非如沐春风的体验,而是类似看到了声音的恍惚感。

情感化的设计玄妙就在于,一瞬间的恍惚就够了。

MUJI CD 的如沐春风,理性一定会告诉感性它并不存在;SYMFONISK 的视觉通感,理性也会高告诉感性那只是幻觉。但那一瞬间的错位、通感、恍惚、既视感便是整个产品情感化设计的要点了。

文章作者:Natt
教学总监
拉夫堡大学硕士
辅导学生多次录取伦艺/罗德岛/帕森斯/爱丁堡/米理等名校

任何关于院校和作品集的问题
欢迎随时和马克君沟通
知无不言,言无不尽

0 0 vote
Article Rating
订阅
提醒
guest
0 评论
Inline Feedbacks
View all commen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