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kip to main content

无论是在艺术、建筑或是设计的领域来说,黄金比例一直都享有盛名。你可以在建筑大师Le Corbusier与艺术家alvador Dalí的作品,或帕德嫩神殿、吉萨金字塔、米开朗基罗的画作、蒙娜丽莎,甚至是苹果的商标都可见到黄金比例的运用。

完全是鬼扯!

黄金比例的美学只是个城市传说、迷思、或是个设计传说。很多设计者根本不用黄金比例,即便用了,他们也不会强调它的重要性。黄金比例并无科学为它背书,所以那些相信黄金比例的美是来自其隐藏的数学公式所带来的人,都只是被150 年前的谎言所欺骗了。

何谓黄金比例?
这个名词首次出现在2300年前Euclid的几何原本(Elements),他所下的定义为:把一条直线(或线段) 一分为二,则长线段与短线段之比恰等于完整直线与长线段之比,就是黄金比例,其数值通常简写为1.6180。黄金比例最著名的例子就是「黄金三角形」,此三角形可拆成1 个正方形与1 个小三角形,而这个小三角形的比例跟原来的三角形比例相同。你可以用同样的方法来拆解很多物品上,以验证黄金比例的理论。
简单来说,假设你有两个物品(或跟黄金三角形一样,一个可以被拆解成两个物品的物件),或你用上述的数学公式算过,发现得到1.6180 的数值,那么这两个物品就可以算做是黄金比例。但其实当你在做算术的时候,会发现数值为1.6180339887…,后面跟着无止尽的小数。

斯坦福大学数学系教授Keith Devlin 说:「严格来说,现实世界里根本不会有任何东西达成黄金比例,因为这根本是个无理数。」
你可以达到标准数字的比例,像是iPad 的3:2 萤幕,或你的HDTV 的16:9 萤幕,都算很接近黄金比例,但黄金比例就像是圆周率一样,你是不可能在现实世界找到完美的圆,所以黄金比例无法完美的被应用在任何真实的物体上,因为些许误差总是难免。
1-2

黄金比例就像「莫札特效应」
这很死板?没错。1.6180 还不够接近吗?如果科学能说明黄金比例跟帕德嫩神殿与蒙娜丽莎的美感有相关的话,也许我们可以说够接近。但偏偏科学并无法做出这样的说明。 Devlin 表示,黄金比例与美学有相关的论点主要来自两个人,其中一个的话被错误引用,而另一个单纯的只是胡说八道。前者是义大利数学家卢卡·帕西奥利(Luca Pacioli),1509 年出版了神圣比例(De Divina Proportione),后来又被称作黄金比例。实际上,在此书中,帕西奥利并没有谈到艺术、建筑与设计的黄金比例美学理论;相反的,他反而拥护一世纪之后出现的古罗马式的合理比例。但后来到了1799 年,Mario Livio 写了本关于黄金比例的书,书本内容将黄金比例的观点都推到了帕西奥利的身上。帕西奥利与达文西为好友,所以当达文西描绘出神圣比例(De Divina Proportione)时,很快的就被说成黄金比例就是达文西美丽画作的秘密。
但真正对黄金比例深信不疑的是德国心理学家蔡兴(Adolf Zeising),他坚信黄金比例是宇宙之中美丽的法则:「美丽与完整性弥漫在自然与艺术的领域中,像是首要精神上的原则,无论是在任何结构、形式与比例,无论是对宇宙或个人,有机或无机,听觉或视觉。」
他真的算是一个很爱长篇大论的人。蔡兴认为黄金比例可以在人体上被验证:用肚脐到脚趾的高度,除以那个人的身高。但这些都只是随机的人体部位,被蔡兴硬塞入数学公式。 Devlin 说:「当量测像人体一样复杂的物体时,你可以很容易就找到几个接近1.6 黄金比例的物件。」
这是不是个谎言的已经不再重要了,因为蔡兴的理论已经成为19 世纪的「莫札特效应」(其理论为古典音乐可以让你更聪明),而且至今仍广泛流传。 20 世纪,著名的瑞士建筑师柯比意都利用黄金比例为基础,提出了人体比例的「模度(Modulor)」系统。达利的油画「最后晚餐的圣礼」(The Sacrament of the Last Supper )以黄金三角形来构图。而艺术史学家更是开始追溯历史上的杰出作品,甚至试着在巨石阵、荷兰最伟大画家林布兰(Rembrandt)、沙特尔圣母主教座堂(Chartres Cathedral)、法国后印象派画家乔治·修拉( Seurat)等作品中找寻黄金比例的痕迹。
自此,黄金比例与美学的相关性已是艺术、建筑与设计的世界中的骗局。

你并不是真的喜欢黄金比例
斯坦福尚未发表的一份实验显示:现实世界中,大家并不是总是偏好黄金比例。受测的数百位学生可自由选择自己最喜欢的三角形,这个研究想探讨若黄金比例为美感的来源,那么学生应当会选择最接近黄金比例的三角形才是,但实验结果发现大家的选择都很随机。 Devlin 表示,这个实验方法可以有效显示出人类看法的复杂性,而此研究无法证明黄金比例带给人们更多美的感觉。
这并不是唯一一个证明人们并不偏爱黄金比例的研究。柏克莱大学的哈斯商学院的研究发现,一般而言,消费者偏好范围在1.1414 与1.732 比例的三角形,虽然黄金三角形也在此范围内,但并不是消费者的最爱。
受访的很多设计师都不认为黄金比例很实用。建筑界的传奇人物Richard Meier 虽说在刚入行时,曾在某个建筑创作里做出刚好符合黄金比例的三角形,但他并非刻意如此。 Meier 表示,设计一个新建筑时,有很多要素与公式都比黄金比例要来的重要,像是计算空间大小或是建筑架构的承受力等公式。

负责线上储存的运算式设计的Alisa Andrasek 说:「我想不起来上次在我工作上用黄金比例是什么时候。我能理解将黄金比例当作额外『香料』用在不同系统上,但我无法想像现在还跟古时候一样,什么设计都要黄金比例…这样也太过简单了。」
意大利设计师Giorgia Lupi 则认为,黄金比例跟其他创作法则一样重要,例如:三分法(rules of thirds)。 Lupi 不知道有多少设计师会刻意使用黄金法则,但她自己则从未在自己的设计案上使用过。
工业设计师Yves Béhar 应是本篇访问中最不排斥黄金比例的,他表示,当他在观察他们所制作的物件或画面时,有时候他会看到黄金比例,但这比较像是一个资讯而不是一则教义。他从未以黄金比例来设计任何东西,因为重要的是它是一个工具,而不是一个规定。
同时是设计家与数学家的Edmund Harriss 也对黄金比例在设计的应用感到怀疑,但他认为黄金比例只是会数学的设计家的工具之一:「在很多应用上,黄金比例只是个数字,但我们会在很多不同的地方见到这个数字。但黄金比例绝对不是美学背后的宇宙公式。」

为什么黄金法则一直持续到如今?
如果黄金比例的美学价值这么不堪一击,那么为什么这个迷思一直到今天还存在? Delvin 认为答案很简单:
「人类的特性就是会去找寻万物的模式与意义。所以像美学这种没有一定道理的东西,我们会无法克制地用我们有限的数学知识去解释它。但大部分的人并不那么了解数学,或不了解把简单如同黄金比例的公式,应用到复杂的系统里是否真的公平,所以我们自己无法自己侦错。人们认为他们看到黄金比例环绕在他们的生活、大自然、以及他们喜欢的东西上,但他们却无法证明真是如此。他们只是人类找寻宇宙规则的欲望之下的受害者,而且没有足够的数学技巧来告诉他们所见的并不真实。」
所以,如果你在心爱的设计上看到了黄金比例,那也只是个碰巧而已。

0 0 vote
Article Rating
订阅
提醒
guest
0 评论
Inline Feedbacks
View all comments